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

四圍講古:以故事認識社會

四圍講古:以故事認識社會


119日「四圍講古」將於「伙炭工作室開放計劃」中,舉辦「講古藝術的未來」研討會。四圍講古的成員張小鳴(Albert)便希望透過是次活動,進一步推廣講古文化。對張而言,講古是一種將個人帶到社群的行為,亦是讓人更立體地了解社會的方法:「透過不同的人參與說故事,我們便組織到一種立體及廣闊的角度去認識這個社會。」

以研討會深化講古藝術

四圍講古成員張小鳴表示,舉辦是次活動的原意,是為分享講古這種形式。研討會將由四圍講古成員余在思主持,並用三個角度去探討講古藝術的內涵:例如「雄仔叔叔」阮志雄,將以「講古佬」的角度探索;港青創意藝術教育計劃負責人Sandy Chan,將解說講古如何建立社群間的關係;啦啦隊藝術隊長鍾勵君(小貓),即會分享講古療癒人的可能性。張小鳴說:「最後希望三個角度可以互相對話、扣連。」

研討會的目的,是為深化大家對講古形式的思考:「我們是以講古為主的組織,所以希望能從其價值及意義的向度,深化講古這門檻低而參與度高的藝術形式。歷史上,或有很多朋友都曾講古,但是較少作進一步思考,例如講古之於建立社區、個人成長及療癒的部分。」

從個人到社群

研討會中,有一部分著重探討講古如何凝聚社群,這對張而言是最重要的。講古相較其他藝術形式門檻較低,可使參與者眾:「只要你能表達——無論是口語或手語,社會中每個人都能夠參與講古。」門檻低,意指所需的技術要求較低。與彈琴、芭蕾等藝術形式有別,幾乎任何人與生俱來都會說故事,而不須特地去學習。而四圍講古的活動,亦假設了每一個人既聽又會說故事,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在內,含括於社群之中。

「這於社群的建立方面,有著積極意義。」透過分享或聆聽人的生活故事或經驗,真切地認識彼此,人們便能產生關係,可建構起社群。「我想,講古能將個人發展到社群、或者社區。這對我而言,意義是最大的。」

對抗大故事

四圍講古的成員本身都是讀文化研究的,所以他們常會思考一個問題:「主流社會的論述會不會有甚麼問題?」對他們來說,社會、政府,說的像獅子山下、香港從漁村變成繁華都市的訊息——其實都是透過官員、宣傳、節目來傳遞的大故事。張指出,由於很多人認同大故事,所以其舖排的情節很易發生。例如,香港要發展,便要清拆某些舊屋,興建新的建築——這邏輯背後,其實都有大故事支持著。

「但大故事後面,其實有很多小故事,可能沒有人聽到、知道的。」像觀塘或大角咀的茶餐廳的老闆,它們的故事與大故事的論述存在差異。張想關注他們的小故事,關心當中的人物。他認為透過講古拉近社群及社區後,或可發掘大故事以外的可能性:「當他們面對一些由上而下的轉變,可能大家都會有更多的參與,對抗大故事的力量便會強一點,能令其內容改變。」

說的故事可能很個人,像去街市買菜的經歷、在課室或辦公室發生的趣事,但都不要緊——因為故事背景必然離不開社會。「自己的故事,其實都與社會有關。當然未必像報章、雜誌所報道的事件般宏大,但每個個體都是社會一份子。而他們講的經驗,自然就是社會的一部分。」從講古中接收的,是人在社會中生存的經驗,既教人認識人,亦能了解社會。

當我們也慢慢說起故事,以細碎的片段交織出連綿的網絡時,或許,「大故事」也有被瓦解的一天,而當中的荒誕與虛偽,也終歸成為某個古老的傳說……

伙炭工作室開放計劃 「講古藝術的未來」研討會

主辦:四圍講古

主持:余在思(四圍講古成員)

講者︰
雄仔叔叔(說故事人,四圍講古成員)
Sandy Chan(港青創意藝術教育計劃 負責人)
鍾勵君(小貓)(啦啦隊 藝術隊長

日期:19/1/2014

時間:14:00-16:00

地點:Wellness Atelier 悅愉空間(新界火炭黃竹洋街15-21號華聯工業大廈A506室)



FEVER講古。
小檔案: 
張小鳴 Albert Cheung
「四圍講古」成員。自由工作者,任出版策劃及統籌,亦籌劃文化工作及活動。


文章出自「藝術推廣新聞頻道先導計劃」:http://goo.gl/v7zrCO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【野蠻存在,我們没停止過寫詩|雄仔叔叔】

【野蠻存在,我們没停止過寫詩|雄仔叔叔】 野蠻被看見了 有人問 詩 我們見過一個人 手裏拿著自己的眼睛 上班時被老細揍了一拳 那些操場上的孩子 都被命名薛弗西斯 卻被禁回到火種的起源 野蠻不是一直存在嗎? ...